中科网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网络安全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等级保护作为国家信息安全的基本制度和核心技术体系
中科网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式成立,标志着网络安全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等级保护作为国家信息安全的基本制度和核心技术体系,也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各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如何结合信息系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安全需求,将等级保护落实到整体的安全建设中去,切实提高信息系统的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现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和信息安全事件越来越频繁发生,因此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确保核心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等级保护网络应用拓相图(V1)
一、等保三级信息安全产品部署要求
a)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d)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e)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f)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采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g)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二、网络安全访问控制(部署网络行为管理设备)
a)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b)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c)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
d)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e)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f)重要网段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
g)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h)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三、网络安全审计(部署网络行为审计设备)
a)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b)审计记录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c)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d)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e)记录内网用户向公网 BBS、论坛、博客、空间等发表的帖子内容及附件,还提供对帖子的内容进行关键字过滤。同时可对搜索引擎搜索的关键字进行过滤与记录
f)确保入网用户身份合法有效,避免外来隐患。同时提供单点登录认证方式,用户只需输入一次密码,降低密码泄露的风险
g)对用户通过邮件、聊天、论坛等外发的言论信息进行合理监控和过滤,及时过滤违法信息,同时防止单位内部机密泄漏;
四、网络入侵防范(部署下一代防火墙设备)
a)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c)主动防御已知和未知攻击,实时阻断各种黑客攻击,如防SQL注入、XSS攻击、网站扫描、WEB SHELL、会话劫持攻击等。
d)提供全面的 DOS/DDOS 防护机制,支持 SYN Cookie,SYN 代理服务。防御各种网络攻击如IP畸形包攻击、IP假冒、TCP劫持入侵、SYN flood、 Smurf、Ping of Death、Teardrop、Land、Ping flood、UDP Flood 等
e)针对HTTP、FTP、SMTP、POP3、IMAP等协议进行病毒查杀
五、IT运维安全审计身份鉴别(部署运维堡垒机系统)
1、身份鉴别:
a)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c)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e)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f)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2、主机防护:
a)对登录主机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b)对主机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主机设备用户的标识唯一;
d)主机设备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e)身份鉴别信息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f)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g)当对主机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3、访问控制:
a)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b)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c)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d)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e)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f)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g)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3、安全审计:
a)审计范围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审计内容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审计记录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d)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e)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f)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六、web应用防护、网页防篡改(部署web应用防护系统)
a)主动防御已知和未知攻击,实时阻断各种黑客对网站攻击,如SQL注入、XSS跨站脚本、CSRF、远程包含漏洞利用、Cookie劫持
b)防御非法HTTP请求:如PUT、COPY、MOVE等危险HTTP请求;
c)防御脚本木马上传:如上传ASP/PHP/JSP/ASP.NET脚本木马;
d)防御目录遍历、源代码泄露:如目录结构、脚本代码;
e)防御网站挂马:如IE极光漏洞;
f)防御扫描器扫描:如WVS、Appscan等扫描器的扫描
g)防御DDOS攻击:抵御SYN Flood、UDP Flood、ICMP Flood、ACK Flood、RST Flood
h)防御CC攻击:如HTTP Flood、Referer Flood,抵御Web页面非法采集
i)识别频繁尝试入侵的IP地址,并在一段时间内拒绝该IP对网站的入侵行为和正常访问
j)对网站数据实时监控网页请求的合法性,拦截篡改攻击企图,保障网站公信度,发现有对网页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时,立即进行保护,恢复数据并进行告警,同时记录防篡改日志
k)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监控,发现对数据库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时,立即进行保护,恢复数据并进行告警,同时记录防篡改日志
l)对用户网络中已经存在的木马进行实时探测拦截,对上传的脚本木马进行细粒度检测,防止各种变形的脚本木马的上传与执行。
七、主机、服务器漏洞安全防御(部署漏洞扫描系统)
a)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扫描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b)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c)扫描操作系统漏洞、网络设备漏洞、Web服务器漏洞、数据库服务器漏洞、邮件服务器漏洞、DNS漏洞等。
d)弱密码扫描,存在弱密码漏洞的计算机一直是黑客青睐的对象,通过此类漏洞,可以轻易地得到服务器的管理员权限,从而威胁服务器及数据的安全。
e)防御服务器漏洞:如IIS代码执行漏洞、Lotus缓冲区溢出漏洞等
八、恶意代码入侵安全防护(部署入侵防御系统)
f)对网络敏感信息泄露DOS攻击/尝试获取用户特权的攻击/尝试获取管理员特权的攻击/网络流量中发现可执行文件的注入/可疑关键字和可疑文件的注入/远程过程调用告警/网络木马程序注入防护
g)支持对应用级别协议进行异常检测,通过拒绝常数据包来阻止这些非法的数据包,最大化保障网络安全;
h)实现针对HTTP、SMTP、POP3、IMAP、FTP、IM等多种协议的病毒流量监测和控制,第一时间完成对木马病毒、蠕虫病毒、宏病毒,以及脚本病毒的查杀,控制或消除上述威胁对系统的危害;
i)防范黑客攻击、蠕虫、网络病毒、后门木马、D.o.S 、Shellcode等恶意流量,保护企业信息系统和网络架构免受侵害,防止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损坏或宕机;
j)对木马病毒、蠕虫病毒、宏病毒,以及脚本病毒的查杀,控制或消除上述威胁对系统的危害;
九、数据传输安全性(部署VPN安全网关)
a)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
a)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系统数据传输安全性、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
b)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应用系统远程互联、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远程访问的安全性;
c)在数据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用系统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d)对数据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十、网络设备、服务器状态监控(部署网络监控网管系统)
a)对主流网络厂家的网络设备进行监控,包括ping存活探测,cpu、内存、存储器空间、接口流量等运行状态。对F5负载均衡设备业务性能提供深入支持。
b)对主流服务器厂商的服务器(支持IPMI协议)的硬件状态进行监控,包括服务器内部环境温度、主板温度、CPU温度、CPU风扇转速、电源状态、电源电压、CPU电压、CMOS电池容量等。并且可实现远程开关机等管理功能。
c)对Windows、Linux、AIX、HP-UX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ping存活、系统资源(cpu、内存和磁盘空间)、接口流量、进程等进行监控。
d)对Oracle、Mysql、SqlServer等主流数据库进行表空间利用率、数据文件的每秒I/O操作、已连接的用户数等众多参数进行监控。
e)对机房温湿度、漏水、烟雾等环境参数,以及市电和UPS等动力状况进行监控(需要额外的附加探头支持)。
f)支持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弹出窗口等多种报警方式,支持多级阀值设定。
g)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